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WRC 大咖观点】高峰论坛《医疗机器人创新应用从科研照进现实》

时间: 2022-09-24

编者按: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群星璀璨,产、学、研各领域大咖齐聚首,共话巅峰,为机器人未来发展领航。

峰会现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关村智友天使研究院院长王田苗,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段星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张立海,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企业事务高级总监袁臻,北京和华瑞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长勇,围绕《医疗机器人创新应用从科研照进现实》的主题进行了对话。以下为对话内容的整理。

63324db808b84.png

性化。但是大范围通用取决于临床需求,以及对应临床需求到底有怎么样的工程技术能够解决。如果工程技术可以跨界,我相信它就可以诞生跨界型的机器人。如果从临床角度它的代价和可行性有问题,不能光从工程技术角度推动跨界机器人,应该从临床需求推动。

王田苗:没有一个绝对明确的答案,可能和发展技术创新,和临床真正的应用有关。在医工交叉医疗机器人领域,在创新初期以工为主,医学配合,还是以医为主,以工配合?

张立海:它是3个方向,如果企业或者产品产生过程中,一个是基础需求,很多机器人专家最早从工业转到医疗之后观察到一些场景,通过某一个技术的成熟产生了一个大类。第二类叫场景需求的产品。场景需求是在两者交融到第二个阶段之后临床医生发现了这个东西的好处,把自己的一些困惑提出来了,这时候就由技术转化成了产品,应该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我个人觉得都还不完善,任何一个机器人由技术变为产品,最后商品必须有一个价值的需求。第三,有一些机器人为什么已经成为产品了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商品?因为它在临床中间医生很罕见的场景有这个需求。所以医疗机器人进展到一定地步必须解决价值需求。我觉得会出现达芬奇,达芬奇应该是最成功的一个案例。

段星光:创业创新初期以工为主,还是以医为主,单纯从初期来看,站在创业的角度以工为主。从医生角度,他是从自己的临床体验。从开始的时候工科的创业家对这个事情有判断,来自于医生的需求,会思考,虽然不是从市场来考虑。从我现在了解工科创业还是多,也是一个综合因素。

王田苗:在最先开始创业可能以工为主,到了形成样机验证的时候,科技部的项目就发现以医院来牵头。中国的人口这么大,日本的人口老龄化也那么多。为什么老年医用机器人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没有看到有很好的独角兽企业?

孙立宁:的确挺难回答。因为康养,像护理床、穿戴、大小便、洗澡,它也很难,也要安全,也要有品质。但从当前技术来看还是成本比较高。中国的理念,当前家庭生活,中华民族的传统首先是孩子最重要,往往把老年人问题放在后面,价格恐怕是问题。

孙立宁:这种产品要像家电一样便宜,功能性和有用性又很智能,这个解决了技术上进一步突破,再就是谁买单的问题。社会上新模式,补贴或者租赁等等,包括未来智能社区的出现,智能康养的社区可以配置这些高端的设备,免费或者低成本地使用好一些。

王田苗:政府应该做适当的补贴。

张长勇:这两年过来很难,两个原因:第一缺乏好的需求输入。养老问题上居家不用说了,即便去养老院里面也很困难,也没有像医生这么专业能做输入,这是行业第一年发展中最大问题。第二究竟卖给谁这件事情。卖给2C直接进家庭,让一个家庭买一套设备是很大的困难。2C很困难,大部分选择直接去养老院或者护理院这种机构。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和产品的问题,恰恰是养老院本身,护理机构本身没有形成规模化,他自己也没有盈利。

王田苗:您的这两个回答我好像觉得有点答案,首先技术突破我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技术解决方案不理想。第二现在的收入各个方面慢慢都在提高,所以说将来收入高了以后这部分的服务是需要的。

最后一个问题,医疗机器人周期很长,达芬奇20年,天智航15年。通过什么方式能加速医疗机器人成长,从15年缩减到5年和8年,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段星光:第一点公司化运营高效,能够有效把科学家、医生、国家政策、法律有效融合在一起,它能够快速地推动。在企业化的运作,由于它的成本、效率优先,这种情况下会最大限度的让资本效率、技术效率、临床呼应效率提升。另外,在公司运营团队、技术团队、医疗团队,甚至包括市场其他团队,在各个不同阶段高度的契合。实际这个契合包括对某一个阶段它的状态,大家发挥作用的不同,大家发挥价值体现的不同和大家在各个阶段不一样,从开始到发展,到取证,到临床,到市场。

张立海:我同意段老师的意见,稍微补充一点,在人才梯队准备上。因为医生和机器人专家是有生殖隔离的,从底层的语言逻辑就完全不一样。我觉得在大学期间是不是应该进行底层知识的融合,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才真正有些帮助。

王田苗:未来的生态,将来会多大多小,还是医大工小,还是怎么样?另外,在整个医疗中的医保、集采之间怎么协调。立宁,能不能给政府或者给创业者提一点自己的建议思考?

张立海:希望能把流行病学纳入医疗机器人评价体系,建立真正医疗机器人完整的科学,包括大数据评价、ICP9和10里专有标签。

袁臻:对创业者而言一定要紧紧抓住临床痛点,这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行业。

张长勇:强调协同,手术机器人也好,大型医疗器械也好,其实都属于光机电软一体化综合平台,这是一个协同。第二协同,一个大的公司组织之间和idea之间要有协同,有想法随时转化,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情,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孙富春:其实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社会,医疗机器人是其中大有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希望把人工智能技术和机身技术有机结合,能够为中国的医疗机器人发展开辟一些新的天地。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大会官方微信

获取有关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最新动态

©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2041980号-1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