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人工智能叩未来之门--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精彩瞬间

时间: 2018-03-07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题:当人工智能叩开未来之门--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四大精彩瞬间

新华社记者胡喆、董瑞丰

clip_image001.jpg

  一颗感冒药大小的“胶囊”,吞下后不到一分钟就在患者的胃里“变身”;“累”翻在地的机器人,连续挺身两次,自己重新站起来,试图继续拼抢足球……

  未来人工智能会发展成啥样?叩开未来之门,随着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色机器人的悉数亮相,我们似乎离答案又更近了一步。

精彩一:胶囊大小“变形金刚”穿肠过

  一颗感冒药大小的“胶囊”,吞下后不到一分钟就在患者胃里“变身”。锁定病灶、拍照、回传。来自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的生物医学机器人教授保罗·达里奥给现场观众讲述了一个近乎科幻的内镜机器人案例。

  这边是胶囊大小的“变形金刚”穿肠而过,那边则有科学家计划把纳米机器人放进人体血液。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多伦多大学教授孙钰介绍,通过纳米技术,可将原子级别的药物输入细胞中。未来科学家们还希望通过控制纳米机器人来完成一些对精准度要求极高的手术。

  百家争鸣,让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即将来临的百花齐放。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表示,目前我国机器人的重大研究计划有三个代表性成果,包括机器人加工、康复机器人和机器人操作系统等方面。

 精彩二:“蠕虫”“章鱼脚”齐亮相

  “累”翻在地的机器人,连续挺身两次,自己重新站起来,试图继续拼抢小小的足球;手持羽毛球拍的机器人,满场移动接球,即使面对奥运冠军也“毫无惧色”……

  机器人比赛的“刀光剑影”可谓精彩纷呈。还有一些家伙们虽然没有一展身手,依然吸引了各方注意:“蠕虫”机器人、“章鱼脚”机器人、仿生机器蝴蝶、牵引按摩机器人,一大波“黑科技”引得观众驻足流连。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在或即将被运用到医疗卫生事业当中。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常务副主任王广志认为,机器人就如同医生的“第三只手”,借助它们能使操作更加准确、微创、稳定,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

 精彩三:机器人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握手”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说,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大会主论坛上,俄罗斯机器人协会主席维塔利·内德尔斯基表示,全球正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在2015年底共达到160万台,中国市场的增速达17%,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每万人49个,市场潜力巨大。

  “大会促进了机器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有效对接。”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指出:要努力把世界机器人大会办成“永不落幕”的业界盛会,打造集研发设计、系统集成、试验测验、展示交易、竞赛比赛为一体的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

精彩四:人类伴侣——情感机器人亮相会场

  在这次大会上,中国科技大学研制的机器人“佳佳”成为“人气王”。

  “1+1等于2,这样简单的问题我当然会啦。”回答观众的提问时,佳佳语气俏皮,引来现场一片笑声。佳佳是中科大可佳机器人团队研制的第三代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在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动作搭配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换句话说,“她”不是读出一段现成答案,而会根据对方表情反馈,调整自己的回答。团队负责人、中科大教授陈小平说,我们的目标是让佳佳走进千家万户,“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

  “佳佳”的高颜值也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对未来机器人的样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未来某一天,当你从睡梦中醒来看见它们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大会官方微信

获取有关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最新动态

©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2041980号-1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