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 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机器人产业年均增长率达22%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经济参考报》8月22日刊发文章《市场潜力不断释放机器人产业年均增长率达22%》。文章称,记者从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获悉,机器人应用广度深度加速拓展,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74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2%。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积极拓展行业应用,加快培育优质企业,为机器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成全球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
柔软的机械“手指”可以夹起不规则物体,膝关节手术机器人开展远程诊疗,工业机器人走向打磨、抛光等高精度应用场景……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130余家企业携500余件展品参展,机器人技术正加快融入千行百业的态势可见一斑。
展区内,一个“大号扫地机器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工业车间内生产设备众多,不当的清洁操作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线停滞。”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雷介绍,这款名为“星卫来”的工业清洁机器人运用了“大规模集中调度+机器人智能控制”相结合的混合导航方式,适合智能化无人工厂、IC装备车间、新能源电池生产车间等场景使用,兼顾生产安全及清洁效率。
从全自动快速铺砖的地砖机器人,到高悬半空的外墙喷涂机器人,机器人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进一步加快。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震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喷涂机器人可以实现建筑外墙的无人化施工;测量机器人的测量精度在1毫米内,工效为人工的2.5倍以上。
“一些‘危繁脏重’工地活可以交给机器人,减轻人工作业的负担和风险。”刘震说,截至7月底,公司已有30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
随着应用广度深度加速拓展,机器人正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传统行业应用不断深入,工业机器人已在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得到应用,并逐步迈向高端应用市场。新兴领域应用持续开拓,针对潜在应用需求、细分领域和特定场景,形成一批先进实用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
机器人的市场潜力也不断释放。大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预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2%。
辛国斌说,多年来,我国通过制定产业规划、激励技术创新、培育应用场景、优化市场环境等举措,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
加快培育优质企业
记者从会上获悉,多方正积极部署,进一步释放更多政策利好,加快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5G、生物、新材料等新兴技术加速融合创新,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工信部党组书记金壮龙在大会上表示,将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基础提升、融合发展,完善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夯实产业基础上,工信部将加快开展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完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支持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打造更多高端化智能化产品。在拓展行业应用上,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组织产需精准对接,加快成熟场景普及推广,加大信息领域产品创新,做强细分领域特色应用,助力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同时,工信部将加快培育优质企业,支持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创新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表示,机器人要蓄积产业发展的创新之源,多学科交叉融合汇聚,催生机器人科研新范式;复杂场景人工智能深度应用,酝酿原创性的突破。要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跃升,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源头储备。
构建开放的产业生态
业内人士指出,机器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制造深度融合的成果,呈现出技术快速迭代、产业高速增长、应用持续深化等趋势,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要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持续优化产业高端供给,构建开放的产业生态。
在中国电科董事长陈肇雄看来,要集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联合体,加强机器人技术原始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专精特新”技术,打造多门类、专业化的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加强产业高端供给,加强核心部件攻关研制,优化先进加工制造工艺,提高机器人综合性能、稳定性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加速推进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开放的产业生态对机器人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机器人发展贵在融合创新、重在产用互促、成在协同共建。”陈肇雄表示,要积极推动机器人技术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应用,共同建设普惠开放平台,协同构建开源生态。
辛国斌说,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加强与国际同行合作交流。支持国外企业“走进来”,在中国投资创业兴业。同时将持续支持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加强合作,组建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合力打造开放、稳定、安全的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